信用企业评估报告-公司信用管理质量评估—誉泰多年办理经验-质量保证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产生源于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开始牵头组建信用评级机构。2005年以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行业也开始加速发展。回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近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起步、探索、成长和快速发展4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7-1992年) 为了规范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198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的牵头下组建了**家信用评级机构—吉林省资信评估公司。之后这类评级公司在全国各地纷纷落地开花,较多时曾达到96家。1989-1990年,我国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环境引发了**风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达了全部撤销银行内部的评级公司的通知,并设立了全国信誉评级**来开展评级业务。 (二)探索阶段(1993-1999年) 在这个阶段,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市场的地位得到确立,较大地推动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其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评级业务种类比较窄,**于对贷款企业的评级和企业债券的评级;二是信用评级市场的格局基本确立。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确定了9家信用评级机构为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资格。此后每年企业债券评级、可转债信用评级业务基本由中国诚信、大公国际、联合信用、上海远东等机构瓜分。 (三)成长阶段(2000-2004年) 此阶段我国**层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认为信用评级行业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开始加大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这表现在随着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增多,监管部门进一步扩大了信用评级结果的援引范围,也进一步创造和提升了市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我国债券市场自2005年以后*扩张,这为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信用评级行业开始进人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初具规模且行业**初步显现。目前我国从事信用评级的机构有100多家,有5家初具规模,分别为联合资信、中国诚信、大公国际、上海新世纪、上海远东,其年收入都**过千万元,仅信用评级收入就在2000万元-4000万元之间。二是在信贷市场上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的种类都增加了不少。如主体评级除了借款企业的主体评级还有担保公司主体评级和集团企业主体评级;债券评级方面增加了各种票据、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金融债等的信用评级。三是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开展与国际评级机构的合作。2005年10月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惠誉开展评级项目合作,2007年惠誉评级持有联合资信49%的股份,成为其两大股东之一;2006年穆迪购买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四是债券信用评级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无论是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还是短期融资券,中国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和新世纪基本占据了债券市场的主要份额。 虽然自2005年以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也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总体上来说,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较弱,公信力不强,很难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竞争。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演变及现状 我国信用评级较早是源于债券评级,主要是为了规范债券市场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行业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自律管理,而我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自其产生以来就是以**主导的官方监管为主。 (一)单一主体的监管阶段(1987-1997年) 信用企业评估报告-公司信用管理质量评估—誉泰多年办理经验-质量保证 1987年我国**家信用评级机构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此后陆续组建了一批信用评级机构,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审批、管理和监督。1989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要求撤销各分行出资设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将信用评级业务交由信誉评级**来办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设立一家信誉评级**,评级**的业务以企业债评级为主。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负责信誉评级**的审批并报总行备案。银行系统之外的外部资信评级机构的审批也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这个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是信用评级行业的一监管主体,全面负责信用评级机构的审批、资质认证和管理。 (二)多主体,多层次监管阶段(1997年至今) 从1992到2003年,我国金融业逐渐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债券市场的管理被分割为三家: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归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司债券管理归属于证监会;企业债券业务由**负责管理。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也呈现出多主体、多层次的模式,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不同的监管主体各自负责评定、发布允许市场准入的信用评级机构名单。